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 冀政字〔2020〕71號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精神,加快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以下簡稱“三線一單”),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扎實推進全省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為核心,按照“守底線、優格局、提質量、保安全”的總體思路,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和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為目標,以“三線一單”為基礎,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河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為新時期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三線一單”為導向,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模、結構、布局、效率等多層次多領域,推動全省綠色轉型發展。
堅持統籌銜接,突出重點領域。落實國家和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要求,突出全省生態環境管控的系統性、整體性,加強重點區域和流域統籌治理,充分銜接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工作成果,統籌抓好重點領域生態環境綜合管控。
堅持因地制宜,實施差別管控。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確差異化的生態環境管控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類規劃之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建立健全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資源高效利用,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提升,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海一體化生態系統格局。
生態保護紅線。重要生態功能區域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環境質量底線。到2025年,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Ⅲ類以上)比例、近岸海域優良海水比例逐步提升;PM2.5年均濃度持續降低、優良天數比例穩步提升;土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進一步提升。
資源利用上線。以保障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合理確定全省資源利用上線目標,實現水資源與水環境、能源與大氣環境、岸線與海洋環境的協同管控。
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成藍天、碧水、凈土的美麗河北。
二、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綜合生態資源環境要素,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特征,劃定全省環境管控單元。從空間布局、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利用效率等維度,建立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全省差別化生態環境管控。
(一)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劃分。
環境管控單元包括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
1.優先保護單元。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各類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海洋紅線區及其他重要生態功能區等一般生態空間。
2.重點管控單元。主要包括城市規劃區、省級以上產業園區、港區和開發強度高、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的區域等。
3.一般管控單元。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之外的其他區域。
(二)生態環境管控總體要求。
突出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戰略要求,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和環境污染治理,加強生態空間分區管控。嚴格壩上高原生態防護區、燕山-太行山生態涵養區等生態保護;統籌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系統化管控,有序推進重點流域和海域水污染整治;加大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力度,加強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協同控制;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和污染地塊分用途管理,加強土壤、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強化岸線開發管控,加強岸線生態修復。
突出區域特征、發展定位,統籌推進分區差異管控。冀西北生態涵養區,以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為主導,突出生態系統整體性保護;環京津核心功能區,對接京津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加強環境污染治理與人居環境安全保障,加快推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冀中南功能拓展區,以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抓手,加大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力度,促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沿海率先發展區,以產業發展轉型和布局優化為導向,實施區域協調、海陸統籌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三)分類管控要求。
1.優先保護單元。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要求,除有限人為活動外,依法依規禁止其他城鎮和建設活動。一般生態空間突出生態保護,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重大引水工程、白洋淀入淀河流兩側范圍嚴格執行引調水工程等相關法律規定。
2.重點管控單元。城鎮重點管控單元。優化工業布局,有序實施高污染、高排放工業企業整改或搬遷退出;強化交通污染源管控;完善污水治理設施;加快城鎮河流水系環境整治;加強工業污染場地環境風險防控和開發再利用監管。
省級以上產業園區重點管控單元。嚴格產業準入,完善園區設施建設,推動設施提標改造;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資源利用效率和地下水開采管控。
農業農村重點管控單元。優化規?;笄蒺B殖布局,加快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逐步推進農村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控制地下水超采區農業地下水開采。
近岸海域重點管控單元。優化石化、鋼鐵等重化行業布局;嚴格海洋岸線開發;強化船舶、港區污染物控制;加強近岸海域及港口碼頭環境污染風險防控。
3.一般管控單元。嚴格執行國家和省關于產業準入、總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管控要求。
三、加快“三線一單”成果應用
(一)落實落細“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省生態環境廳要及時建立全省“三線一單”信息共享與成果應用系統,推動“三線一單”成果數據入庫,集成數據管理、智能分析、應用服務等功能,實現信息化管理。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要在省級“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框架下,結合本地發展實際、生態環境問題和改善目標,制定本級管控要求和管控單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二)支撐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各地各部門要把“三線一單”作為資源開發、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的重要依據,不斷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宏觀指導作用,各類開發建設活動要將生態環境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管控要求融入決策和實施全過程,以“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支撐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確保發展不超載、底線不突破。
(三)促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各地各部門在相關規劃編制、產業政策制定中要將“三線一單”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等作為重要參考依據。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和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為核心,充分發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用,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目標和污染物排放聯動管理,強化“三線一單”成果在生態、大氣、水、土壤等要素環境管理中的應用。
(四)做好產業準入環保支撐。各地各部門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及落實實施等方面的作用,將“三線一單”成果應用到規劃環評審查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中,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具體區域、園區和單元項目準入的重要支撐。
(五)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各地要加強“三線一單”成果與國土空間規劃成果的銜接,并更新一致,確?!叭€一單”成果與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國土空間規劃“雙評價”成果相協調,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質量目標及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目標指標和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
(六)提高生態環境監管針對性。生態環境保護和其他負有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部門要將“三線一單”作為監督開發建設行為、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依據,將“三線一單”確定的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作為環境監管重點區域,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重點內容,推進生態環境監管精細化、規范化。
(七)建立評估調整更新機制。省生態環境廳要定期組織開展全省“三線一單”實施情況評估,會同省有關部門編制調整更新方案,按程序報批發布。因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調整,導致“三線一單”內容需更新的,由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向省政府提出調整申請,省生態環境廳牽頭會同省有關部門組織審查后,按照程序報批后及時更新。
四、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技術支撐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實施主體責任,將“三線一單”作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有力抓手,切實抓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和監管。
(二)強化技術支撐。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要組建長期穩定的專業技術隊伍,落實相關工作經費,切實做好“三線一單”工作技術保障。加快推進“三線一單”成果應用系統建設,推動與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管理等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和協同。
(三)強化監督考核。省生態環境廳要定期開展成果實施應用和監督考核,將各級各部門“三線一單”落實相關情況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圍,定期跟蹤評估實施成效,推進實施應用。
(四)開展宣傳培訓。充分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廣泛開展多種形式“三線一單”成果及實施應用宣傳、教育與培訓,推動試點、加強示范,深入宣傳“三線一單”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提高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水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